流水线这个产品从本质上来说不属于检测用医疗器械,是一种便捷的实验室流程优化解决方案,但随着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又在缺少新检测技术入局的情况下,流水线似乎承担起了智能的高科技检验设备的角色,也成了资本青睐的一种高端大型设备。为了防止用词混淆,我们引用国外的叫法来称呼流水线-----自动化(Automation)。很多自媒体已经解释过自动化的分类,我们就在前人的肩膀上分享一些小细节。( 首先这并非否认很多公众号的数据统计意义,相反他们可以准确的获取这些厂家数据也是来之不易的,给一般大众提供了一个非常透明的动态对比)资本入局后,自动化的装机不是良性的供需产品竞争,而是钱包的竞争,有些企业为了冲击市场提高市占率吸引投资融资等金融行为,有些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跟风加码,总之都有各自的目的,这些都无可厚非,因此这种目的下,其实自动化的装机统计意义不那么大了,因为可以投入的钱越多大概率装机越多。自动化装机的条数判断存在差异,我们调研了一些资深的自动化从业人员,得出一些厂家在判定自动化条数时的差异,比如四大家中的罗氏,在内部的统计规则中并非一条自动化的装机记为一条,也可能记为2-3条甚至更多,比如一家医院当年装了罗氏的前处理系统,再过几年再加上了轨道以及其他的配置,这种情况下在内部的统计规则属于>1条的装机,但一般人可能以为就是一条。其次是西门子,作为早期布局自动化的厂家,也有自己的统计原则,比如和Sysmex合作的Aptio凝血流水线也统计在数据中,且根据Sysmex凝血自动化在2018-2020年中装机约30+条,(因为我们经常统计的自动化的标准是生化免疫相关+多学科组合而并非单纯的临检自动化)另外西门子的流水线升级,是不计算为一条流水线的,2020年前后上市的Atellica流水线也不计入自动化统计,当然还很多人认为没有离心机不算自动化,当然这个标准因人而异不去争论谁对谁错,毕竟有些自动化也有不配离心机的,另外就是近年西门子上市的Atellica带离心机的前处理(NMPA注册证显示为T 580)以及西门子的国产流水线装机也不计入自动化装机。其他的厂家统计原则会陆续更新。。。。单从这个两个原因其实就可以了解,目前自动化的装机在背后有非常多的差异,各位IVD厂家以及投资方,还需要合理看待自动化背后的数据,细致的对比才能看清现在的自动化市场,理性看待这个赛道。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低成本的自动化政策,我们先看下几个客观存在的现状- 国产自动化发展仅3-5年,沉淀时间较少,故障和技术是否已经追赶上;
惠与民自然是好事,但是我们想要看一下付出的厂家和代理商是不是已经真的想明白了,不然只是用低价抢了市场却坏了口碑,我们将以上5点转换成几个问题,大家来留言讨论下:- 1.近5年来国产自动化发展迅速,相比进口缺少经验的沉淀和技术的积累(仁者见仁我相信工程师技术人员是理解其中的麻烦),故障率以及bug的出现是否可控。
- 2.自动化是一个非常依赖于售后和技术应用的产品,集采的利润压缩,厂家还大量裁员,还需要满足偏远医院的自动化售后服务(越是下沉市场差旅成本越高),这些偏远地区到底能保证售后吗?
- 3.下沉市场的产品集中于国产厂家,那么问题在与这些的自动化上的分析仪产出足够支持的起一条流水线吗,过保后的流水线当地代理商有钱买厂家售后吗,还是自己具备售后能力?
- 4.成本优势的自动化产品及连带的分析仪真的为对应企业带来利益吗?若不能,这些投入除了装机数据+1对企业的意义在哪里?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