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详情
“慈善”外衣下的垄断:IVD设备“捐赠”背后的商业阳谋!
2025-10-22
24
作者: 慕白
来源: IVD从业者网
刚刚过去的9月份,一则IVD企业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事件引发行业关注。

表面上看,这是政企合作的典范,但随着协议里面捐赠明细的流出(涉及全市16家市属医院、38家区县医疗机构及全部基层卫生单位),不难发现其本质是以"捐赠"为名的市场渗透战略。此次捐赠涵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发光仪器、尿液分析仪等20余类核心医疗设备,形成从设备到耗材的全链条闭环。


二、商业逻辑解码:捐赠背后的三重利益链

设备投放陷阱

根据捐赠目录表格数据,A公司计划向XX市属三甲医院捐赠价值超亿元的尖端设备。此类设备通常与特定耗材深度绑定,如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必须配套使用原厂试剂。数据显示,耗材采购成本相对于设备成本,生命周期产生费用是设备成本的700%-800%,形成持续收益管道。

数据垄断风险

A公司捐赠设备普遍配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可实时获取医院诊疗数据。当全市近百家医疗机构的数据集中于单一企业,将形成事实上的区域医疗数据垄断,威胁医疗信息安全。

临床路径控制

通过捐赠设备设定标准化检测流程,间接影响医生诊疗习惯。如表格中列出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PCR分析系统、超声系统等设备,其检测结果与后续治疗方案高度关联,可能形成排他性技术壁垒。

三、法律红线触碰:国家监管政策的精准打击

违背《反垄断法》第17条

通过捐赠设备锁定医疗机构长期采购义务,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交易对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查处的某跨国医械企业类似案件,已明确此类行为属于新型垄断。

违反《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办法》

卫健委明确规定捐赠不得附加采购义务。捐赠目录表格中很多设备必须配备独家试剂耗材,存在明显的强制交易嫌疑。
破坏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法》要求公平竞争,而A公司通过政府战略合作绕过正常招标程序。对比XX省卫健委同期公示的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平均折扣率32%),A公司"捐赠"实为变相高价销售,试剂耗材独家封闭以后可以坐地起价。

四、行业生态危害:看似双赢实则双输

创新动力受到抑制

设备绑定策略削弱医疗机构采购国产替代设备的意愿,本土其他企业市场份额萎缩明显,形成了大树底下寸草不生的寡头局面,在医疗行业将会无人创新,无人敢去创新,整个行业的从业者也会越来越少。

五、治理路径探索

建立捐赠审查负面清单

将设备耗材绑定、数据控制权转移等情形纳入禁止性条款,只允许捐赠无任何耗材试剂的医疗设备。

完善捐赠制度体系

对"捐赠"设备实行全周期成本核算,要求企业公开试剂耗材的出厂价、医院采购价及国内市场价格对比,接受全社会监督审查。

强化数字监管手段

建立医疗设备数据安全防火墙,禁止企业远程操控诊疗设备关键参数,保障医疗数据主权。

A公司的"捐赠"游戏,本质是利用政策漏洞进行的商业扩张。这不仅损害医疗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可能动摇公立医院公益性根基。我们呼吁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建立穿透式监管机制,斩断这种新型垄断利益链,还医疗行业风清气正的创新环境。

作者:慕白,IVD从业者网特约作者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