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中夫介绍,疾控系统已应用“多病共检专病提报系统”,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协同强化艾滋、乙肝、丙肝和梅毒的筛查力度。

该系统已将上述四种疾病的确诊提示关联至个人身份证信息,实现全国范围内可查询。
该系统的应用是对《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中“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要求的具体实践。
在实际操作中,当感染者跨省就医时,接诊医生凭借授权即可通过其身份证信息迅速获取既往确诊情况,有效避免了因重复检测导致的治疗延误。
对于疾控部门,实时数据共享能力至关重要。该系统能精准追踪高危人群动态轨迹,例如快速定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从而将传统的“事后追溯”防控模式转变为更具主动性的“事前预警”。

为平衡防控与隐私,系统采取三重防护:
权限限制:仅疾控部门及医疗机构在诊疗、流调等场景可调取数据,普通公众、婚登处等无权访问;
技术脱敏:采用区块链加密和数据脱敏技术,隐藏敏感信息;
法律约束:明确违规泄露将按《传染病防治法》追责,最高可吊销执业资格。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