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详情
罗氏、迈瑞,大力杀入这个IVD赛道!
2025-09-15
7
作者: 乘风印象
来源: 乘风印象

6月29日,迈瑞在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中,首次明确把“临床质谱”纳入公司战略。

而把临床质谱真正推到聚光灯下的,是更早的罗氏。2023年1月10日,罗氏CFO Hippe在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上首次系统披露临床质谱规划。

2023年半年报中,罗氏进一步披露了关于质谱仪新品的更多产品细节。罗氏与迈瑞同时发力,临床质谱或许真要变天了。


把质谱做成“自动化流水线”,样本进、结果出


传统质谱操作繁琐,过度依赖人工操作,在罗氏这里被压缩成“样本进、结果出”的标准化体系。

罗氏集成质谱模块(Cobas i601)定位为Cobas pro的一个单元,支持样本随机存取,最高约100样本/小时,全流程自动化,显著降低人工操作与方法学定制门槛。

菜单上,罗氏一口气规划60+项目: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全谱、TDM(含抗癫痫、抗菌等)、免疫抑制剂与药物滥用五大类,既补齐传统免疫学不足,也“自我革新”覆盖方法学重叠项(如DHEA-S)。

罗氏认为全球临床市场规模约为30亿瑞士法郎(约262亿元人民币),而罗氏计划要在2031年占据25%的市场份额。

2024年底罗氏质谱仪已经在欧洲获批,2025年底提交美国FDA注册,预计2026年将在美国获批,2027年也将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罗氏临床质谱把复杂留给机器,把标准交给体系,用自动化与合规替代经验驱动。


迈瑞出手,把新技术接到既有“强渠道+强平台”


迈瑞给出的关键词是“协同”。一方面,分子PCR对准门急诊等高频刚需场景,与当前优势客户群高度重合,可沿既有商业与渠道体系直达临床。

另一方面,临床质谱先从激素、维生素切入,与生化免疫菜单具有较强互补性,再并入TLA形成端到端自动化方案。

在行业“量价齐跌”的筑底期,迈瑞并未“收缩阵线”,而是一手稳主业(新一代发光、生化、凝血与流水线),一手押新线(PCR+临床质谱)。

依托既有装机规模和服务网络,再叠加学术触达,迈瑞将压低部署成本、缩短转化周期,让质谱更快进日常项目单。


双巨头同向发力,临床质谱迎来“洗牌”


罗氏把“自动化+试剂盒”作为锚,迈瑞把“平台化+TLA”作为抓手。

当自动化遇上平台化,质谱的临床应用将不再是一门高深的技术,而是可规模复制的行业能力。

质谱在TDM、类固醇、维生素等场景证据充分,随着中国真实世界证据与DRG/DIP逻辑深入,具备“临床价值可验证—成本效益可量化—路径管理可落地”的天然优势,院端采用的意愿将同步提升。

罗氏的全球证据与注册网络,配上迈瑞的本土装机与服务密度,“国际标准×中国速度”将显著抬升渗透效率。

当前我国医院TDM开展比例仍偏低(约38%),一旦自动化与菜单规模化落地,存量替代+增量普及的双轮将启动,行业天花板被重写。


从“昂贵手艺活”,到“临床基础设施”


罗氏用自动化与全球合规把质谱“做厚”,迈瑞用渠道与平台把质谱“做快”。

当“样本进—结果出”的工业化能力与“强渠道—强运维”的交付体系合流,质谱将从小众高端科目,走向覆盖更广的常规场景。

技术门槛在下降,临床价值在上升,决定胜负的不再是单一仪器,而是“证据×合规×效率”的系统工程。

FDA监管收紧、医院要价值和效率、中国本土化提速——多重因素叠加,质谱正在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

罗氏与迈瑞的会师,只是序章。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
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